“石榴同心”读书小组开展第四期读书会

时间:2025-10-22作者:吴彦娇、张淑涵审核人:浏览:11设置

10月20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马克思主义研究分会、中国李大钊研究会2025年度“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读”中共党史党建专项支持计划——新疆农业大学“石榴同心·党的民族工作理论与实践”读书小组在马克思主义学院会议室举办第四期读书会。马研会督导员刘泽栋、“石榴同心”全体小组成员以及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代表参加了读书会。读书会由组长张淑涵主持。

读书会主题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新疆的民族工作及在新疆的实践。阅读书目《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发展研究》第二编(新疆西藏篇)第七章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民族工作和《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历史经验研究》,第三编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工作的新发展。通过领读、分享和交流,同学们共同探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新疆的民族工作的成就与经验。

孟琳珊同学领读该期内容。她聚焦1992-2005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党在新疆的民族工作,主要围绕三个“新”,即新挑战、新突破、新成就的逻辑展开,指出在面对国际格局变动与国内改革转型带来的双重挑战,以邓小平民族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思想引领,以六大举措为实践路径,在政治、经济、教科文卫、社会事业领域收获全面成就。这一过程印证了“稳定是前提、发展是核心、政策是保障、团结是基础”的民族工作规律,也为新时代新疆民族工作提供了立足实际、统筹内外、民生为本的历史启示。

在交流分享环节,同学们各自分享了阅读感悟。霍文亮同学从经济、文化、法治三个维度分析了这一时期新疆民族工作的特点。他指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新疆经济结构发生深刻变化,中国共产党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前期布局、推进优势资源转换战略,推动能源、农业等特色产业发展,让各民族共享发展成果。同时,注重文化传承与交流,通过建立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举办民族文化艺术节等方式,保护各民族传统文化,促进文化融合。法治建设方面,通过完善民族区域自治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将民族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保障各民族的合法权益。

张美玉同学从民族关系认知角度提出自己的见解。她认为,从“两个离不开”到“三个离不开”的理论发展,体现了党对民族关系规律认识的不断丰富;生产建设兵团作为新疆稳定发展的“中流砥柱”,在维护边疆安全、促进民族团结、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意识形态工作作为民族工作的重要阵地,必须牢牢掌握主导权,通过强化爱国主义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筑牢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思想根基。

谷凯丰同学结合具体数据和案例,进一步阐释了新疆的发展成就。1992年后,新疆迅速对接市场经济体制,构建“沿边开放+对内联动”的“两线开放”格局;通过法治手段明确各民族语言文字平等地位,推动“双语”教育普及,培养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才;在民生保障方面,特需商品生产扶持政策落地见效,覆盖食品、医药、手工艺品等多个领域,有效带动了少数民族群众增收致富。

刘泽栋对本次活动给予高度评价,他指出,研究新疆民族工作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将具体实践置于国家发展大局中审视,才能更精准地把握其时代价值。他建议,读书小组在完成领读与成员发言后,可围绕本次读书主题的几个核心要点展开深入交流,以进一步提升同学间的互动与思想碰撞。

张淑涵在发言中表示,此次读书会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民族工作是需要经济、文化、法治等多方面统筹推进的系统工程,只有坚持党的民族政策,才能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让民族团结之花在新疆常开长盛。在未来读书活动中要更加深入了解党的民族工作的方针政策,持续深化党的民族工作历史经验的研究,从阅读中涵养家国情怀,夯实理论根基,自觉成长为维护民族团结、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