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积极稳妥推进边疆民族地区团结进步与繁荣发展,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边疆治理理论与实践模式,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理论,为当今世界解决民族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贡献了中国方案。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化对治疆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形成了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其中,文化润疆是核心内容之一。深入做好意识形态领域工作,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程,必须始终坚持正确方向与基本原则。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确保文化润疆的正确方向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文化润疆,是让文化有效发挥引领、凝聚、整合作用,使各族干部群众在增强中华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简而言之,就是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凝聚共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显然,这里的文化不是区域文化或某个民族的文化,而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文化润疆必须坚持的正确方向。
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历史演进中,各民族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这是各民族的精神纽带。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包括新疆各族人民在内的中华民族,在共同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创造了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文脉、历史记忆,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不断向前的精神密码。中华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着眼未来,借鉴了人类社会优秀文明成果,不断吐故纳新,形成开放包容的品格,具有强大生命力和社会整合功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一脉相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程需要坚持的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加强党对文化润疆工程的领导,在宏观层面要把准文化润疆的方向,坚持科学理念,加强顶层设计,将其纳入国家和新疆发展战略规划,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协调联动,推动工作深入开展;在微观层面要强化文化润疆工程主体责任落实,加强内容整合与文化产品供给,丰富平台、渠道以及载体、手段,优化环境、完善保障等。同时,各级党组织以及党员干部要深化对文化润疆特点、重点、难点以及规律性的认识,提升领导文化建设的意识和工作能力,不断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目标性原则。文化润疆工程是一项具有鲜明目的性的社会实践活动,既需要目标引导,又是逐步实现目标的动态过程。同时,目标的实现程度也是检验其效果的重要标准。文化润疆工程的开展,离不开目标导向,必须从战略上审视和谋划,牢牢扭住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新疆工作总目标,将文化润疆工程纳入新疆工作长远规划,加强落实,引导各族干部群众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五个认同”。
主体性原则。文化润疆工程是一个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强化主体责任,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在强化政府责任的同时,需要引导学校、新闻出版机构、文化艺术部门、企业、社会组织以及群众积极参与。新疆地方党委和政府以及兵团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制定具体规划与实施措施,担负起实际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运行及保障责任。学校、新闻出版机构、社会组织等要积极作为,组织好、落实好文化润疆工程各项部署。
规律性原则。行为科学理论认为,人的积极性来源于人的需要。开展文化润疆工程,必须结合新疆实际,不断满足各族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仅要持续改善物质生活,还要丰富精神文化产品供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协同性原则。文化润疆必须协同推进。一是上下协同,按照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要求,根据党中央部署,从自治区党委政府到基层社区(村)要在认识上高度统一,行动上高度一致;二是疆内外协同,中央有关部委、对口援疆省市与新疆要相互配合、协同一致;三是兵地协同,要发挥好兵团和地方的协同效应,尤其要发挥好兵团在挖掘利用红色文化资源、与各族群众相互嵌入式生产生活等方面的独特优势。
(作者简介:贾友军,新疆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蒲丽霞,新疆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校园网链接:http://news.xjau.edu.cn/2021/0426/c1849a74585/page.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