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郭颖老师在《中国民族报》发表理论文章

发布者:马志强发布时间:2024-11-27浏览次数:11

讲故事是媒介影响受众的有效方式。短视频以其形象化、立体化、智能化的传播方式,打破了大众传播、群体传播、圈层传播和人际传播的层际边界,凭借短、新、轻、快、活的媒介形态,高度渗透人们的生活。要运用数字技术,通过短视频讲好新疆故事。

9月2日,在“万人说新疆”走进广东分享会系列活动期间,广州市289艺术园区新疆文化集市受到市民青睐。周鹏摄

提升内容质量。保证内容质量,是讲好新疆故事的必要前提,要在内容生产层面做好规划。一是寓教于乐,坚持正确导向,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坚持政治性、思想性、艺术性相统一,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众文化的融合衔接,把新疆故事讲得既有意思又有意义。二是深入挖掘历史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近代以来各民族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故事、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更好建设美丽新疆的故事,以优质、正面、有价值的叙事内容,呈现新疆故事背后深层次的意蕴。

把握叙事导向。用短视频讲好新疆故事,以界面沟通为特质,实现了“叙事+技能赋能”双轮驱动的话语传递范式转变。要通过受众视角传播主流声音,使受众在充满正能量的叙事空间中增强文化交流,激发情感共鸣,凝聚社会共识。情感认同是文化认同的基础,要注重创作引发共情共鸣的短视频,增强受众情感认同。一方面,从小切口寻找受众的情感共同点,借助直观影像,强化故事沉浸感与交互体验。以更加亲民的语态、轻松明快的语言,实现“微叙事”,在实时共享、社群搭建和接力传播中,激发受众对新疆故事的情感认同。另一方面,发挥短视频社交性、参与性功能,探寻受众的共通话语、共通经验,引起共情、增进认同。受众可以通过点赞、关注、评论、转发等互动方式,发现讲好新疆故事的叙事文本,深化对新疆故事内涵的认知。

注重统筹兼顾。受众接触媒介是有所诉求的。短视频作为信息传递的重要媒介,通过视听意象,借助算法、内容生产与分发,建构出一个全新的拟态化空间,满足了受众多种需求,增强了受众的观看意愿,为讲好新疆故事提供了新的传播生态。就以新疆故事为主题的短视频传播现状来看,存在分层次、分类别的精准化传播尚未形成,受众差异化、专业性、垂直性需求尚未充分满足等问题,影响了传播效果。实现差异化、精准化传播的核心是运用信息技术,打造与受众精准匹配的信息分发模式。首先,要精准画像。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范算法,梳理数据要素,理清受众需求、兴趣和信息接收偏好,进行科学分析。其次,要靶向推送。根据受众的个性化需求,借助智能时代算法推荐技术,实现短视频信息分发渠道的迭代优化,使新疆故事链条形成多级化、多面向的精准分发模式,更好满足受众需求,增强用户黏性,提升传播效果。

狠抓机制建设。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传播环境中开拓讲好新疆故事的空间,要推动数字技术赋能媒体全业务链条,充分发挥主流媒体力量,实现融合“破圈”。一是完善体制机制,优化资源配置,通过不同层级、行业的主流媒体,打造高站位、高质量、高水平的叙事精品。构建新型采编流程,将短视频纳入策、采、编、审、发、评整体业务流程,制定完善激励机制,建设集约高效的生产体系和传播链条。二是契合新媒体多平台特性,建设纵横联动的融媒体矩阵,借助多形态、多层级、全平台发布,实现多账号内容交叉覆盖,快速精准地层层递进传播,拓宽新疆故事信息输送渠道。三是加强价值引领,依托数据生产力建立大型素材库。例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打造讲好新疆故事母题库、话语库、案例库,扩大新疆故事的生产意义空间。

落实监督监管。高质量的监督监管体系,是以短视频讲好新疆故事的保障。要牢牢守住意识形态阵地,夯实新媒介舆论场的思想根基。一是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正面宣传,落实相关规定,从信息生产和传播环节入手,加强短视频平台管理和内容审核。二是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强化行业自律,引导受众提升媒介素养、增强防范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三是完善举报反馈机制,推动事后处理转变为事前防范,构建高质量讲好新疆故事的长效机制。【作者系新疆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本文系2023年新疆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疆高校各民族大学生文化润疆的使命认同及实践路径研究”(项目号2023BKS008)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