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展示活动

发布者:马志强发布时间:2025-01-10浏览次数:12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能力,不断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针对性和实效性。1月7日,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大练兵”系列活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展示活动。活动邀请到学校教学督导寇新华教授,图书馆副馆长、自治区教学能手、第七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自治区选手集训导师陈英杰教授,教务处教师发展科、教学质量科科长邓方江,自治区思政课名师工作室负责人努力曼·依米提教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主任、学院督导组组长张涛担任评委并进行诊断性指导,学院全体教职工参加。活动由学院副院长苗志娟主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7位教师分两个阶段进行教学展示。

第一阶段,张艺凡老师以《如何正确评价太平天国运动》为主题,以问题导入的方式引导学生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正确评价太平天国运动。李咏宾老师以《如何正确评价洋务运动》为主题,以历史逻辑和典型案例全方位阐述了如何运用历史主义和辩证思维对洋务运动进行正确评价。夏鸿章老师以《如何正确评价辛亥革命》为主题,用独特的视角和创新的方式开展教学,从五个方面客观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

第一阶段展示结束后,5位评审专家逐一进行诊断性点评。专家们从老师们的教学规范、教姿教态、语速语调、讲课与PPT内容的衔接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等方面进行了诊断性点评和指导,并建议老师们善用数字技术赋能教学,注重提升史料案例的针对性等。


第二阶段,李理想老师以《为什么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为主题,用丰富的历史史实细致剖析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的必然性。裴红娟老师以《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为主题,用问题作为导入,娓娓道来、润物无声地引导学生思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要性,并用对比的方式阐释了革命新道路的内涵。贾悦老师以《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必然性》为主题,以典型案例和感人的故事生动阐述了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之路,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的认识。沈建刚老师以《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了改革开放》为主题,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革开放的重要论述,从“四个基于”徐徐阐述历史和人民为什么要选择改革开放。

第二阶段展示结束后,5位评审专家进行诊断性点评。专家们从课程导入、教学逻辑、教学设计等方面进行点评和指导。建议老师们多关注全国、自治区相关教学竞赛优秀选手的参赛视频,注意教学细节和与学生的互动,同时对新入职教师扎实练好教学基本功以及教研室针对性开展集体备课提出了中肯的意见。

学院党总支书记马志强在总结讲话中指出,本次“大练兵”系列活动,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建设重要论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求,增强思政课吸引力、感染力和针对性的重要举措。老师们以练促教,在互相交流中,促进了能力、素质、授课策略方法的提升。希望老师以此为契机,在授课中更加注重教学设计,对课程和内容不断雕琢和打磨,讲深讲透讲活讲准讲全思政课,把思政课打造成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

此次活动不仅为教师提供一个展示自我、交流互鉴、共同成长的教研平台,也促使教师们在相互学习和借鉴中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为进一步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能力,着力提升育人实效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