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阵地,始终坚持把强化理论武装,传播党的创新理论作为立德树人、凝聚师生、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重要载体,作为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的强基固本工程。通过突出理论底色、突出理论热点、突出时代特色,创新形式,打造理论宣讲品牌等一系列举措,使党的创新理论在师生中接地气、冒热气,推动理论武装走深走实,取得实效。
坚持政治引领,突出理论底色,让理论入脑入心
学院党总支始终将理论武装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把旗帜鲜明讲政治的要求体现到理论学习全过程。各类学习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以理论学习中心组为龙头,抓好“关键少数”。第一时间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等内容。紧扣“国之大者”科学设置学习研讨内容。举办4期读书班,成员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知原义,在全面系统、学深悟透上下功夫。组织教师开展集体研讨10余次,及时将理论学习成果融入到学习心得撰写、论文和开展相关课题研究中。积极请进来,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开展专题报告20余场。发挥教师自身学科、专业、理论优势,开办理论大讲堂,促进党的创新理论融入教师教学、科研,做到深化内化转化。
打造宣讲品牌,突出理论热点,让宣讲更有影响力
学院充分发挥理论服务师生、服务社会作用,先后组织二十大精神宣讲团、主题教育宣讲团、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团等。宣讲团成员集中备课,推出一批主题突出、导向鲜明的宣讲专题。面对不同宣讲对象开展“菜单式”宣讲200多场次,提升了宣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院教师紧跟时代步伐,紧追社会热点,在课堂、讲坛及时宣传师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理论问题,让宣讲更加接地气、冒热气。在全疆高校首推《新疆农业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兼任辅导员、班主任实施办法(试行)》,45名思政课教师深入学院、一线班级开展理论宣讲、党团课讲授、理论指导等工作,深化了以讲促学,以学促用。教师积极“走出去”,到机关、企业、协会、街道社区等开展宣讲20多场次。1名教师获聘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劳模工匠进校园 思政教师进院所”活动宣讲团第一批讲师。
创新学习形式,突出时代特色,让理论生动起来
学院积极创新理论学习的形式,将理论学习与主题党日活动、实践教学活动有机融合。先后开展了思政课教师讲红色故事、沿着总书记的足迹等调研活动20多场次,在红色圣地韶山、乌鲁木齐烈士陵园、新疆公安厅警史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与实践基地等开展党的创新理论现场教学,凸显理论的感染性有效性。积极参与大学生“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在学生中开展“行走的思政课”系列活动,让青年学生在可看、可听、可感的浸润式教学中感受党的创新理论的磅礴伟力,汲取奋进的精神力量。指导“全国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10场次,报送的1项作品荣获本科组全国一等奖,实现了我校在该赛事零的突破。积极开发农大红色基因、同心中华VR教学资源,组织百余名学生赴自治区博物馆进行现场宣讲参观学习,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创新理论积极融入体验式、沉浸式教学中,打造“场馆里的思政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