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暑期研修工作分享汇报会。5名参加全国思政课教师研修工作和教学工作坊的教师,分享了他们参加研修工作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将研修成果转化为思政育人新思路,为新学期教学工作蓄能。学院全体教职工参加了交流会,学院党总支书记马志强主持会议。
解码“村超”魅力
激活思政教学“乡土密码”
努力曼·依米提教授参加了贵州师范大学承办的全国思政课教师“村超”印象主题研修班,实地感受“村超”热潮。她谈到,“村超”不只是足球赛事,更是民族文化交融的平台、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此次研修不仅深挖“村超”背后的基层文化自信与民族团结精神,并且将乡土实践转化为教学素材,打破理论与现实的隔阂。未来,将带着“烟火气”的案例走进课堂,用贴近生活的内容与形式,让思政课真正走进学生心里。
探寻“津韵”加减法
感悟历史底蕴与实践力量
围绕南开大学“加减之间,品津韵悠长”主题研修,李进副教授分享了独特收获。从南开大学浓厚的人文关怀,到比亚迪汽车工厂的实地考察,每一处经历都让她深切体会到天津的历史厚重感,以及文化与产业协同发展的实践价值。这些感悟将为思政课挖掘地域文化素材、丰富教学内容提供新方向。
品味“真理味道”
精细化设计思政课堂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这是王嘉辰老师参加复旦大学“真理味道”专题研修班的核心感悟。研修期间,他深入教学案例现场,实现“长见识、学本领、广交流”,并借鉴先进经验,对教学内容进行精细化打磨。同时,他也真切感受到党中央对新疆以及新疆各族群众的关怀,对“国情大课”“行走的大思政课”有了更深理解。
踏寻井冈山红色足迹
铸牢立德树人初心
岳喆喆老师在井冈山红色基地研修期间收获颇丰,凝练出深刻感悟:要常怀感恩之心,铭记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坚守“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念,以坚定信仰补足精神之钙;传承艰苦奋斗精神,永葆革命乐观主义底色;树立“大思政”育人格局,着力推动课程间的互动融合。他表示,将深度挖掘红色精神的时代内涵,把这份红色力量有机融入教学实践,让红色基因在课堂中传承。
聚焦教学竞赛能力提升
明晰“以赛促教”真谛
付芳芳老师参加内蒙古大学“教师教学竞赛实战能力提升工作坊”后,用“拨云见日”形容自己的变化。她坦言,此次学习彻底打破了备赛迷茫,不仅明确了备赛方向,更读懂“以赛促教”的本质——先做好日常教学,备赛才能水到渠成。这一认知将为她提升教学质量与竞赛水平提供有力支撑。
从“村超”赛场到红色圣地,从高校讲堂到企业车间,思政课教师研修的每段经历,都成了思政教学的“鲜活养分”。后期,马克思主义学院将坚守立德树人初心,深化研修成果转化,创新课堂教学形式、丰富教学内容,让思政课兼具理论高度与生活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