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红色文化育人、落实思政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10月10日下午,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发建设的文化素质教育选修课——《传承红色基因 赓续红色血脉》建设推进暨集体备课会在学院会议室举行。会议旨在总结课程开设以来的运行经验,针对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痛点堵点共商解决方案,进一步优化课程内容与教学模式,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会议由学院党委书记、课程负责人马志强主持,学院副院长苗志娟及课程主讲教师参加。

马志强对各方在课程建设中给予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并结合课程体系建设实际,对于前期课程开展的情况做了总结,并对该课程下一步的建设思路与任务作了要求。他充分肯定了自课程建设以来取得的成效,强调该课程是全校首个红色校本课程,对传承学校优良传统、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具有重要作用。他要求教学团队进一步整合学校红色资源,深化校史与理论教学的融合,切实增强课程的思想性、亲和力和实效性。
苗志娟通报了课程运行情况,目前该课程累计选课达1335人次,逐步形成“理论+场馆+虚拟仿真”多元教学模式,育人效果显著。她指出了当前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如部分内容有交叉重复、课程运行衔接还不够顺畅,学生作业提交不及时等。希望主讲教师建言献策,集思广益,共同破解教学管理难点。

交流探讨环节,赵晓露、赵敏、丁露露、冯魁、夏鸿章等主讲教师围绕课程建设、考核方式、教学管理、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方面展开热烈讨论,分享了各自在教学中的做法、案例以及遇到的困难,为推动课程教学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思路与建议。
本次课程推进与集体备课会通过深入研讨,系统梳理了课程建设的成效与不足,统一了教学改革思路,明确了优化方向。与会教师在课程内容侧重点、教学案例更新、考核方式细化、课程教学管理等方面达成重要共识,有效解决了不同专题间教学内容、教学管理等关键痛点,为构建内容衔接有序、特色鲜明的红色基因传承课程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通过此次“以会代研、以研促教”,教学团队进一步凝聚了合力,增强了将课程打造成为兼具吸引力、感染力与深度的精品思政课程。
未来,教学团队将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深化多元教学模式,进一步挖掘学校红色资源,努力将课程建设成为新疆高校红色文化育人的标志性成果,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出贡献。
